趙永升:如何看待馮德萊恩達沃斯講話中的“新意”?
專題:世界經濟論壇年會_2025冬季達沃斯
日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世界經濟論壇2025年年會上發表講話,其中提及美歐關系、中歐關系和歐盟對綠色能源行業的堅定支持。
值得關注的是,馮德萊恩此次是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就職且宣布美國再次退出《巴黎協定》后進行的首次公開演講。
據央視報道,馮德萊恩表示,歐盟首要任務是與美國盡早接觸,討論共同利益,并做好談判的準備。
同時,馮德萊恩也表達了對《巴黎協定》的支持,并提到2025年是歐盟與中國建交50周年。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巴黎索邦大學博士生導師趙永升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此次馮德萊恩的講話在各方面有“新意”:馮德萊恩透露歐盟在資本市場改革方面的新動向,對能源市場的一體化改革態度,以及對中歐經濟投資合作的期許。
趙永升補充道,特別是此次講話中對于資本市場的論述意味著,歐盟高層也認識到了,歐盟既有的、在支持新經濟發展方面的資本運作方式已經落伍,亟待改革,挽救歐盟的競爭力。
歐盟“通過縮小創新差距來提高生產力”
此次馮德萊恩表示,歐盟下周將提出脫碳和競爭力聯合計劃。
據報道,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定于近期發布《2025年度單一市場和競爭力報告》,此前見諸媒體的草案透露了歐盟行政部門對科技行業的擔憂。
該報告草案顯示,歐盟在全球科技和數字服務市場的份額在過去十年中減少了一半(至10.8%),而美國的份額則增加了三分之一(至38%)。
草案顯示,目前歐盟只有263家獨角獸公司,即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而這遠少于美國獨角獸公司的數量(1539家),落后于中國的獨角獸公司數量(387家)。
草案還顯示,與中美相比,歐洲的風險投資市場規模很小,風險投資在經濟產出中的占比已經低于千分之一。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創新公司受到資本渠道有限牽制,會遷移到融資環境更為有利的地方。
馮德萊恩在此次的講話中表示,歐盟未來工作重點是“通過縮小創新差距來提高生產力”。
“歐洲家庭儲蓄達到近1.4萬億歐元,而美國只有8000多億歐元。但歐洲企業卻很難利用這一點來籌集所需的資金,因為我們的國內資本市場支離破碎。”她解釋道,歐洲家庭每年有3000億歐元的儲蓄投資到海外,“這是阻礙我們科技初創企業發展、創新型清潔技術行業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
“我們并不缺乏資本。我們缺乏的是一個能將儲蓄轉化為投資的高效資本市場,尤其是對那些具有改變游戲規則潛力的早期技術而言。”她解釋道。
“我們將建立歐洲儲蓄和投資聯盟,推出新的歐洲儲蓄和投資產品,為風險資本提供新的激勵措施,并大力確保投資在整個聯盟內的無縫流動。”她稱。
趙永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馮德萊恩提到的深化資本一體化,是歐盟要進行的基于市場的投資建設,未來歐盟或需要放寬針對資本市場的監管,進行金融產品創新,讓市場融資變得更加容易,為創新和創業提供資金。
在法國的生活工作中,趙永升在調研中接觸過不少法國初創企業,聽到了不少融資難的故事。
在他看來,歐洲初創企業面臨的狀況是,“第一,新經濟企業靠傳統融資渠道很難融到錢;第二,即便可以融資,但放款速度太慢;第三,銀行要求抵押,但新經濟企業往往缺乏有效抵押品。”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的技術和產業所要求的資本量非常大,要求的融資速度非常快,歐洲在此方面的設置已經落伍了。” 趙永升對記者解釋道,歐盟目前許多要求和規則都是為了傳統產業經濟、為了上一個世紀的工業而設置的,不適合目前的新經濟時代,歐盟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正參照和效仿中美在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和綠色技術方面的融資方式進行改革。
“《巴黎協定》仍是全人類最大希望”
在特朗普宣布美國將再次退出《巴黎協定》一天后,馮德萊恩就表示,《巴黎協定》仍然是全人類的最大希望。
她并提出,歐盟要完成其能源聯盟建設。“歐洲將繼續尋求合作——不僅是與我們長期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且是任何與我們有共同利益的國家。”她稱。
她表示,“我們要向世界傳遞的信息很簡單:只要能互惠互利,我們就愿意與你們合作。”
趙永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馮德萊恩在此方面的表述,雖然沒有對任何國家進行點名,但是含義頗深。
他解釋道,歐盟堅持《巴黎協定》體現多方面意義:首先,歐盟該走的綠色之路,不會受到外界政策變化的任何影響;其次,在綠色能源領域,歐盟也沒有再指望美國能做什么了,“馮德萊恩實際上是要強調這一點,即未來歐盟要堅定走能源一體化道路,一些地緣政治沖突也有利于歐盟的能源一體化”。
他表示,在美國表態再次退出《巴黎協定》后,這對歐盟的能源一體化進程而言,其能源內循環的動力加大了。“不過即便美國沒有退出《巴黎協定》,至少同當代歐洲比起來,美國也是一個高耗能國家。“他補充道。
而馮德萊恩提到的“只要能互惠互利,就能合作”,此舉或有利于中歐在清潔能源方面的合作。趙永升表示,也許中歐之間在清潔能源汽車方面的貿易爭端可能有松動跡象。
“同中國進行建設性接觸”
馮德萊恩此次表示,我們必須與中國進行建設性接觸,找到符合我們共同利益的解決方案。
她表示,“2025年是我們歐盟與中國建交50周年。我認為這是一個機會,讓我們與中國接觸并加深關系,甚至在可能的情況下擴大我們的貿易和投資關系。”
“現在是本著公平和互惠的精神,尋求與中國建立更加平衡的關系的時候了。”她稱。
據商務部網站信息,1月21日,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主持召開歐洲企業圓桌會,聽取在華歐企問題建議。財政部、國家藥監局等部門代表參加會議。
凌激表示,中歐經貿合作基礎牢固,產供鏈、價值鏈深度互嵌,合作動力足,潛力大。中國不僅擁有充滿活力的超大規模市場,而且產業鏈供應鏈完備,創新資源集聚,應用場景豐富,是全球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歐洲企業開展長期投資。歡迎歐洲企業發揮自身優勢,通過投資中國、深耕中國提高自身競爭力。商務部將持續為包括歐洲企業在內的外資企業在華投資經營提供良好服務保障。
法國巴黎銀行、埃尼、羅氏診斷、諾華、宜家、思愛普、傳拓、諾基亞等70余家外資企業代表,以及中國歐盟商會、中國德國商會、中國法國商會、英中貿協、中國瑞士商會、中國意大利商會、中國丹麥商會等商協會代表參加會議。與會代表表示,愿為進一步深化中歐經貿合作貢獻力量,反對與中國脫鉤斷鏈,愿長期深耕中國市場,共享發展機遇。
趙永升對記者表示,目前歐盟存在特朗普政府這一外在壓力,同時客觀上在人工智能等方面又落后于中美,從馮德萊恩提到“貿投關系”可以看到,這對于中歐關系而言是良好趨勢,或促進中歐在投資方面進行合作,譬如在新能源領域,如果美國退出全球該領域競爭,中歐在此方面不僅可以合作,還可以進行在第三國/地區的合作,潛力巨大。
轉載原創文章請注明,轉載自山東天桓計量檢測有限公司,原文地址:http://www.coderstalk.cn/post/36005.html